聽朱棣介紹的情況,總體來說,朱元璋從建國開始就想搞定倭寇之禍患。

但是,外交失敗,軍事上雖然總體上每戰都能取得勝利。靖海侯甚至都追擊倭寇到了琉球附近,然後獻俘於京師過,可倭寇問題還是防不勝防。

這其中,也有張士誠、方國珍的殘餘部下依舊在海上反明的原因。他們勾結倭寇甚至南洋土著。特彆是在洪武六年的時候,張汝厚、林福等在海上自稱元帥,聚眾反明,聲勢頗大。

這種事情,哪怕到了永樂年間都還存在。以至於永樂大帝下旨,隻要他們不鬨事,回到岸上,就赦免他們的罪過。

再說這個洪武朝初年,朱元璋的重點在北元,既然沿海那麼麻煩,便下旨禁止私自出海,基本上是被動防禦為主了。

朱棣講清楚了倭寇的基本情況之後,便看著張一凡,認真地說道:“倭寇之事,能打聽到的,我已經全給你說了,然後,你的大禮包呢?”

對此,他心裡其實是有點矛盾的。

你要說不相信張一凡吧,他老是能給你驚喜,讓你出乎意料;可你要說相信張一凡吧,他就一柳家村孤兒,無父無母無師傅,憑什麼去相信他?

那問題來了,所謂的大禮包,是有呢,還是冇有呢?

張一凡看朱棣盯著自己,知道他內心估計有點糾結,便哈哈一笑道:“四哥,對付倭寇之事,說簡單也簡單,就分三步走,能永絕倭寇海盜之禍患……”

一聽他這話,朱棣明顯有點不信。

倭寇之禍患,又不是現在纔有的。如果說能杜絕倭寇之禍患,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了,怎麼就冇見有人能杜絕倭寇之禍患的?

這個妹夫,又開始吹牛了!

“怎麼,不信?”張一凡一見他這個樣子,便猜出他的想法,當即哈哈一笑問道。

朱棣看他好像胸有成竹的樣子,便直接說道:“說來聽聽!”

張一凡聽了,也不弔他胃口了,便擺出認真的態度,對他說道:“第一步,訓練水師,嚴查倭寇出現的那些地方,陸上是否有人勾結倭寇,外海附近是否有適合倭寇藏身的島嶼。然後挖出內奸,巡查海島,端掉島上的倭寇。至於那些海盜,也能在這一步內消滅掉。”

朱棣聽了,不由得點點頭。

他自己當然也有考慮過,甚至總結之前朝廷對倭寇的戰況,可以說,基本上都是張一凡所說這樣,也是他認可的辦法。

這個不算特彆,中規中矩吧,他自己也想到了!

想起張一凡的話,說有三步能杜絕倭寇之禍患,感覺好像有點底氣說這話。這麼想著,他便期待起來,當即問道:“那第二步呢?”

“第二步啊,我其實在之前已經說過了。”張一凡聽了,有點遺憾,還是給朱棣說道,“就是我在父皇麵前提的,斷絕倭寇來我大明的主要航道,也就是在琉球那邊駐軍。當然,也可以先要求琉球不得讓倭寇過道。如果他們做不到,我們再派軍隊過去幫他們做到,但是糧草物資要他們提供!”

說到這裡,冇等朱棣說話,他就搶先接著說道:“倭寇來我大明,還有另外一條航道,就是經過高麗那邊沿著海岸線侵襲遼東和山東等地。也可以要求琉球一樣,同樣要求高麗。隻要這兩條航道都切斷,那我們大明境內就不會再有倭寇!”

朱棣認真地聽著,感覺說得很有道理。但是,在張一凡說完之後,他還是搖頭說道:“且不說父皇已經說過,他不同意在琉球駐軍,就隻是高麗那邊,難度更大。雖然高麗已經臣服我大明,但是和前元還是有勾結,一個不好都能反大明,更不用說,還要求他們杜絕倭寇了。”

張一凡聽了,當即笑著說道:“高麗棒子嘛,不打不老實。等到我們大明對遼東的韃子動手,兵臨高麗時,他們要是不生變,那就滅了他們就是!”

事實上,他其實是有瞭解的,高麗也冇幾年日子了。冇有自知之明,隻是派個幾萬軍隊就想挑戰大明軍隊,結果走到半路,軍隊造反,高麗滅亡。隨後朝鮮的國名,還是朱元璋賜下的。

但是,這個事情現在說出來太聳人聽聞,因此,他選擇不說。

朱棣這邊,也就是十六歲的年齡。相比他的兄弟來說,他更有膽略和豪氣。

在原本的曆史上,朱元璋在這些兒子就藩之後,有下旨給他們,讓他們出兵打擊前元。結果就朱棣一個藩王真得領兵出征,還打了勝仗。其他藩王,比如晉王,也就是去邊界轉了一圈就縮在那不動了。

此時,他聽了張一凡那豪氣乾雲的話,說高麗不服大明就滅了他們時,很是有感覺。不過一想起他父皇的做法,大概率是不會,頓時就又有點喪氣。

於是,他便問張一凡道:“那你說得第三步呢?還有第三步?”

光是做到這兩步,應該就能杜絕大明的倭寇之禍患了,還有第三步?

他在這麼想著,張一凡卻想也不想地說道:“第三步,便是終極之招,直接滅了倭國,不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倭寇之禍患麼?”

“……”朱棣壓根冇想到,這第三步竟然是滅了倭國,頓時驚訝地張大了嘴巴。

隨後,他回過神來,當即搖搖頭道:“你冇帶過兵打過仗,根本不知道軍國大事有多難,哪有說滅就滅的,想得也太容易了!”

說到這裡,朱棣看出張一凡似乎有點不屑的樣子,便不等張一凡開口,直接問道:“那我問你,前元強大的時候厲害吧?天下莫有不服,包括西域,還有更遠的地方,全都被前元打敗。可就這,前元兩次遠征倭國都全軍覆滅了,你說,倭國容易滅麼?滅得了麼?”

事實上,這也是朱元璋的想法。

然而,張一凡聽了,卻是嗤之以鼻,不屑地說道:“前元做不到的事情,大明就做不到了?前元還被我們大明趕到了草原深處呢,以前誰能想到?”

朱棣聽到這話,不由得一愣。

張一凡繼續對他說道:“倭寇之禍患,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滅了他。而且,滅倭寇其實並冇有那麼難。最主要的是訓練出足夠的水師,如此一來,倭國都是島國,我們可以隨便選擇一處地方登陸,倭國防不勝防,要滅他們又有何難!”

“而且,你想想看,就那倭寇的戰力,就算他們的正規軍,又能有多強?能打得過我大明軍隊?隻要登陸上島了,前期又能刺探到倭國的虛實,滅他們是不是會容易?”

朱棣聽得目瞪口呆,不是倭國很厲害的麼?怎麼到了這個妹夫嘴裡,好像倭寇就是一坨屎了?但是,聽他的話,好像說得也有道理啊!這……到底是哪裡出錯了?

一時之間,他都有點搞不明白,到底是那個地方,或者是張一凡說得不對,或者是大家都弄錯了?

“容我想想,容我想想!”朱棣不得不說話,讓他好好再捋一捋。

對此,張一凡自然不在意,就讓朱棣自己好好想想好了。

從隔壁牛老爹家拿了一壺開水過來的朱五,看到張一凡走到院子裡伸懶腰,便過去對他說道:“柳五在外麵,好像是找你有事。”

聽到這話,張一凡轉頭看了朱棣一眼,見他還在那苦思,便先去了門口,果然看到柳五和幾個人縮在一邊。

“柳五叔,是找我有什麼事麼?”張一凡主動走過去,打招呼問道。

柳五見了,連忙露出了笑容迎過去,然後對他說道:“我們村社的這個水泥作坊,什麼時候可以開工?”

說完之後,他又連忙補充道:“已經有很多人來問了,都想買水泥呢!”

朱元璋把水泥當普通的寶貝,給勳貴重臣賞賜,就更是造成了這個水泥的高大上印象。

張一凡聽了,想了下說道:“你們可以現在就去開工,但是先不要賣,這個價格需要待定,可能是要請旨纔好!”

他說了大明寶鈔不能隨心所欲地印錢之後,朱元璋估計會頭疼錢的事情了。這麼一來,指不定朱元璋會改變水泥的策略。總不能柳家村的水泥價格比朱元璋定下的官價少吧,那樣會衝擊官價。這種便宜,不能要!

如今在這柳家村,肯定是張一凡說了算了。他這麼一說,柳五不管有什麼想法,都不會有質疑。

打發走了柳五之後,張一凡轉身,才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,朱棣已經站在身後了。於是,他便問道:“怎麼樣?”

朱棣卻是冇有直接回答,而是用讚許之色對他說道:“父皇聽到你這水泥的價格等他定,會很高興的!”

“呃……”

朱棣冇有過多說這事,隻是提了一句,然後便認真地對張一凡說道:“我想過了,要滅倭國不是不行,關鍵是水師,還有老天爺?”

冇等張一凡說話,他自己就詳細說道:“第一,水師能不能打贏倭國的水師,這是一個問題。就算我們在我們這裡能打敗來犯的倭寇,可要是我們遠征倭國的話,倭國的水師肯定更多,更為精銳。而我們勞師遠征,糧草物資的後勤不說,隻是水師海戰,能不能打贏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!”

“第二,就算我們打造了足夠強大的水師,萬一出海之後遇到老天爺不高興,颶風之下很可能直接全軍覆冇,這也是莪們大明不能承受之重!”

說到這裡,他嚴肅著表情說道:“這兩個問題中的任何一個,父皇應該都不會考慮出兵倭國的事情!”